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,整个出口形势迅速恶化,出口企业经历着一场“前所未有的寒冬”。
要发展,唯有求变,因此一时之间大家把“转型、升级”这些词汇经常挂在嘴边。有部分企业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就已料到了这个局面并着手准备,他们才是真真正正能够冷静的思考如何去转型的,因此这样的企业能够在危机中找到发展的机会,继续保持竞争力;相比而言,大多数企业还只是停留在“喊几声”的阶段,没有具体的行动,或者说一时也找不到行动的方向。
企业是如此,那么对于我们外贸人呢?伴随着企业,同样也是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,同样也存在着转型之殇。特别是80后的外贸人。
80后的外贸人,是搭乘了金融危机之前外贸发展的末班车,目前已经是外贸行业的中流砥柱。他们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和业务能力,其中不少已经做到了出口企业的外贸高管,或者正在通向高管的道路,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出口形势,以及自己慢慢逝去的青春年华,加上公司老板不断增加的任务指标,他(她)们也必须得思考接下来的路应该怎样走?
相比我们的上一代70后,80后的选择其实已经不多。70后出生的外贸业务员,比我们早10年面临转型,那个时候具备一定资本的话还可以几个人一起,搞个小工厂,拉上几个客户自己单干。经过几年的发展,到现在应该都有不错的规模。而如今,谈到开工厂大家几乎都是“谈虎色变”。
前不久,我认识的一个外贸高管离职,碰到同行另一家与其职位对等的老总,两人在一起聊天的时候,都发出共同的一个感叹:“诶,都什么年代了,还去开工厂,打死都不要去!”……
那么,我们80后外贸人今后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?
在我看来,要转型似乎只有以下三种路径:
路径一:继续坚持做外贸企业的职业经理人。坚持走这条路的人,对外贸有着由衷的热爱,对自身有着清楚地认识,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,能够做什么。同时,要保持自己持续的竞争力,必须与时俱进,不断地学习和提高,充实自己,多与客户沟通,多点出国跑市场,对行业的资讯和国际环境的变化保持着12分的敏感。此外,在业务开发和维护的基础上,要上升到业务管理甚至于整个公司的管理。发展路径一般是从业务经理,到区域经理,到业务总监,到外贸总经理,甚至总裁。事实证明,有过外贸经验的管理者,再去管理其它部门,例如生产和财务,往往能够取得非凡的效果。在这里,不仅要提醒大家一句,选择外贸职业经理人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,最好一开始入职时就选择比较大型和正规的出口制造型公司,因为其发展与晋升的机会相比中小企业多很多,而且平台也比较大。
路径二:经营外贸公司或者帮客户做采购。将这两者归在一起,是因为前提是都必须要有客户基础和客户资源。经营外贸公司,你必须要有可依赖的客户群体,并且是相对忠诚可靠的。帮客户做采购,那得有客户认可你,信任你并拉你入伙才行。因此,这二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。
客户资源从哪里来?当然是日常工作中积累!从我的经验看来,大公司出来的外贸业务员,其客户资源一般都难以利用,因为这些都是大客户。客户是选择你的公司而不是你,你的作用顶多是个高级跟单,因此也很难与客户建立深厚的关系(当然,总有例外)。所以,如果你是以这个作为发展路径,那么在平时应该特别注重客户资源的积累,也最好选择一些中小型的出口企业去任职,在产品经营上也尽可能多样化而避免太过单一。
在我所认识的很多上一代外贸人,在这条路上走得都很成功。但到目前,形势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中间人的角色已经被越来越淡化,所以对于80后的外贸人来说,提出了更多的挑战。一句话,要想重复上一代人的老路,还真的很难。
路径三:相信大家都能想到,那就是转行。因为上述的路径一,需要长期的坚持和耐力,尤其要一直承受外贸工作的高压力和长时间的劳动付出,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;而路径二除了平时有意识的积累,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,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碰到的。再加上外贸的确越来越难做,因此部分人于是选择跳出外贸,另辟蹊径。当然,选择就非常之多,难以列举。
销售是最具挑战的工作之一,做过几年外贸的人都或多或少有几分生意头脑,办事也相对灵活,而且沟通、应变和统筹能力都比较强,能够比较快适应和转换角色。相信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人,做什么都不会太难,而且大多数人都有自己做老板的潜质,转型痛苦但相信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。
外贸转型,是企业和个人的必经之路,你准备好了吗? (雨果网)